用灵魂感悟设计 · 用设计创造价值
WITH SOUL FEELING DESIGN WITH DESIGN TO CREATE VALUE
您当前位置:  设计中国    ⁄    洗衣机资讯    ⁄ 资讯内容

90年代洗衣机王者,20年走向末路,小天鹅失败是国企的通病

作者:admin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 2021/2/24 9:23:45     浏览:
“小天鹅”曾经是中国洗衣机行业的绝对王者,上世纪70年代末品牌创立后发展迅猛,自1996年以后,连续11年市场销量第一。

  “小天鹅”曾经是中国洗衣机行业的绝对王者,上世纪70年代末品牌创立后发展迅猛,自1996年以后,连续11年市场销量第一。它也是中国洗衣机第一股,1996年、1997年,小天鹅先后在深交所挂牌B股和A股。

  但就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洗衣机品牌,进入21世纪后就发展的极为坎坷,期间控制权几经易主。

  2008年,美的注资小天鹅16.8亿元占股24.01%,成为了大股东。此后几年,小天鹅一步步被美的控制。2013年,美的成为小天鹅第一大股东,占股28.94%。2018年10月,美的以143.83亿元全资收购小天鹅。2019年6月,小天鹅正式退市并摘牌。

  创立40年时间,“小天鹅”如何蜕变成丑小鸭?其中虽有家电行业竞争激烈、利润下滑的原因,但更多还是小天鹅高层屡次决策失误,以及自身僵硬的体制问题。

  小天鹅盲目扩张拖累主营业务 亏损严重遇退市风险

  1996年在深交所上市,对小天鹅是一个里程碑的事件,这既让他成为了中国洗衣机第一股,也成为小天鹅战略失策的起点。

  对于一家公司而言,上市就意味着迅速吸纳了大笔流动资金。这时候上市公司一般面临两个选择:第一,继续在自己的主营业务领域攻城略地,增强企业“护城河”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

  第二,利用融资来的钱,开辟新的业务线,进行多元化发展,布局未来。这两条路没有绝对的对错,取决于管理层对企业自身以及外部环境地判断。当时在洗衣机 领域已经难寻敌手的小天鹅,义无反顾的做出了第二个选择,开始奉行“以洗为主,同心多元”的战略规划。

  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小天鹅开始涉足洗碗机、干洗机、冰箱、空调等多项业务。截止2003年,小天鹅已经拥有了33个子公司。不过新业务迟迟没有起色,反而拖累了洗衣机主业的竞争力出现衰退。

  就在小天鹅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上海日立、杭州松下,南京LG等内、外资品牌也开始大举入侵,直接导致了洗衣机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其实不仅是洗衣机行业,当时整个家电行业都出现了竞争惨烈、整体利润下滑的现象。

  在小天鹅之前,康佳亏损7个亿、科龙亏损15个亿……2001年,除了少数家电公司盈利外,超过90%的家电行业上市公司开始亏损。

  就这样,小天鹅在主营业务遭受冲击的时候,又受到多条业务线的拖累,集团公司逐渐被拖入了亏损的境地。

  2001年,小天鹅净资产收益率降到1.34%,主营业务利润下降了27%。2002年前三季度,小天鹅的洗衣机销量同比下滑2.8%,销售额也下降了8.7%。2002年整年,集团亏损达到了4.18亿元。

  洗碗机和空调业务是诸多子公司中的亏损大户。小天鹅曾对洗碗机寄予厚望,但投入的3000万美元最终打了水漂。2002年,小天鹅旗下的梅洛尼洗碗机有限公司亏损额达到2007万元,母公司为其贷款提供的担保等全部计提损失。

  2003年6月24日,小天鹅的洗碗机有限公司宣布解散清算。除洗碗机在外,集团2000年开始投资2.3亿元建立了“小天鹅”制冷基地,此后又斥资20亿进军中央空调。

  2003年5月,作为上市公司的小天鹅发布风险性提示公告:年产120万台的空调压缩机项目暂缓实施,年产20万台多联体中央空调项目取消。亏损最严重的是小天鹅营销有限公司,2002年全年销售收入22亿元,但亏损数字却高达3.9亿。

  由于连续两年亏损,2003年年中,深圳证券交易所在对小天鹅实施“ST处理”(退市风险警示的特别处理)。直到一年以后盈利情况好转,“*ST天鹅A”和“*ST天鹅B”才恢复为“小天鹅A”、“小天鹅B”。

  卖身失误断送翻身机会 委身美的逐步遭吞并

  盲目扩张带给小天鹅的后果还不仅仅是亏损这么简单,企业遭到ST处理后,小天鹅并不是从内部整顿做起,而是开始走上了“卖身”之路。所谓“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小天鹅一次错误的联姻让他们再难有翻身之日,一步步蜕变成了丑小鸭。

  要说明白小天鹅的卖身,就得先了解他的出身。

  1978年,无锡市政府响应国家“发展家电等轻工业”的号召,成立了小天鹅洗衣机厂。小天鹅从诞生之日起,就是无锡国资委控股的国有企业。他的销售神话也一直让其成为市政府的“掌上明珠”。但是随着亏损问题日益严重,面临退市的风险,无锡市政府开始为他寻找买家。

  小天鹅被ST处理后三个月,南京斯威特集团注资获得其27.84%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无锡市政府相中斯威特集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曾经帮助上海中纺机成功摘掉了ST的帽子。小天鹅的这次易主确实得偿所愿,2003年财年集团就实现了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3000多万,成功化解了退市危机。

  不过,小天鹅的这次重生之路中其实并不是销售业绩有了多大的提升,而是在会计审计中,营业、管理、财务三项费用大幅降低。2002年,小天鹅的三项费用占销售额的比率为42%,2003年直降至17.47%,其后两年也都维持在20%左右。

  2004年,斯威特进一步增持小天鹅股份达到65%,更加牢牢的将其控制在自己手里。对于斯威特来讲,小天鹅确实是一块“肥肉”,品牌知名度高,而且现金流巨大,每年采购和销售流水有50亿元之巨。为了得到它,斯威特也是下了血本,前前后后一共注资7个多亿。

  不过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很快斯威特的商业帝国就开始出现松动,发生了一系列暴雷事件,终使其资金链断裂。2005年,上海科技公司发公告,称斯威特关联企业占用其3.82亿元。其后,长岭集团也发出公告与斯威特解约,因为其承诺的注资款迟迟无法兑现。

  此时无锡市政府也坐不住了,因为这些情况同样也发生在了小天鹅身上。靠印钞机起家的机斯威特从未涉足家电行业,入主小天鹅后3年时间,经营上没有带来任何成绩,同时还不按承诺注入优质资产,并拖欠转让款,挪用公司资金。

  2007年,无锡仲裁裁定斯威特返还股权。可惜在小天鹅卖身的这几年,市场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变。海尔成为了国内洗衣机行业新霸主,2007年其占据23.4%市场份额,其他企业都在10%以下。

  无锡市政府收回小天鹅后,很快再次为他找到了新的买家。2008年,身为家电行业的竞争对手,美的电器收购其24.01%的股权,耗资16.8亿元,成为新的控制人。2018年美的集团换股吸收合并小天鹅,资产价格高达143.83亿元。至此“洗衣机第一股”小天鹅22年的上市路走到了尽头。

  家电国企难逃没落宿命 小天鹅祸根在自身体制

  中国的家电行业大浪淘沙几十年,期间从高位跌落的企业不在少数,从小鸭到小天鹅,再从科龙到澳柯玛。这些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曾经或多或少有着国资的血脉,属于国有企业。小天鹅的一路走低,表面上看是企业经营和战略规划的问题,但本质上是受害于国企体制。

  小天鹅的亏损问题在2002年爆发,但无锡市政一名官员接受采访时就明确指出,集团的亏损其实是此前六、七年间逐渐积累起来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迅速发展的同时,管理没有能够跟上。

  “小天鹅的症状反映了国有企业的一个通病。”这位官员说。例如,小天鹅全盛时期,全国有27个经营部,全部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由于运作不规范,各地的呆账、死账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潜在亏损”高达2亿。

  上市之前,集团董事长朱德坤就已意识到国有体制的种种弊端,效率不高且对外界环境的敏感度弱化。但作为一个无锡甚至是江苏省的门面企业,体制改革的难度可想而知。

  朱德坤曾尝试从子公司、控股公司,进行体制改革:MBO(管理层收购)。不过进展并不顺利,而且这种层面的改制等于隔靴搔痒,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此外,小天鹅在2001年还遭遇了“黑天鹅事件”,对于企业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

  1997年小天鹅申请发行股票,集团领导为“答谢”原江苏省体改委主任李三元,赠送十余万元。

  结果2001年东窗事发,李三元被捕,小天鹅领导遭调查,企业失控8-9个月。在此期间,集团主营的洗衣机业务已经出现亏损,但为了帮助小天鹅摆脱股票事件的影响,无锡市政府强行将两个优质企业并入小天鹅集团,目的就是要做大企业销售额,冲淡“股票事件”的影响。

  但在洗衣机行业竞争惨烈,越做越亏的背景下,这种做法其实让小天鹅已有的窟窿越来越大。结果巨额亏损导致股价下跌,小天鹅资产严重缩水。这就为像斯威特、美的这样的企业提供了注资控股的机会。

  其实2002年遭遇巨额亏损之时,集团虽然元气大伤,但也并非没有挽回的余地。但是基于亏损现状和股票事件的政治影响,当地主管部门领导还是急于出手这个烫手山芋:扭亏成功就是政绩,即使失败也可以收回来另找出路,所以才押宝在了斯威特集团身上。

  结束语

  小天鹅从连续11年销量第一,到一步步蜕变为丑小鸭,最终被美的吞并。其整个历程暗含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在竞争激烈的非垄断行业,国企纵然在初期凭借资源、政策优势得以领跑,但是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之下,真正决定企业命运的,还是自身的体制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