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灵魂感悟设计 · 用设计创造价值
WITH SOUL FEELING DESIGN WITH DESIGN TO CREATE VALUE
您当前位置:  设计中国    ⁄    红木家具资讯    ⁄ 资讯内容

揭秘红木家具背后的七种假象

作者:admin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 2016/5/6 8:44:44     浏览:
在经历了两年的遇冷状态后,红木家具市场逐渐复苏。很多消费者希望抓住这个阶段,在行情看好而价格尚未大涨的时候出手购买。

  在经历了两年的遇冷状态后,红木家具市场逐渐复苏。很多消费者希望抓住这个阶段,在行情看好而价格尚未大涨的时候出手购买。但是红木行业鱼龙混杂,市场上也有很多潜规则,不少家具厂商都善于利用大家追求质优价廉的心理,在家具制作上偷工减料,欺骗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尤其是刚刚进入红木领域的爱好者,需要认清红木家具的本质,不要被假象蒙蔽双眼。今天,中国十大红木家具品牌的小编就为大家揭秘红木家具背后的七种假象,帮助大家避免购买红木家具时上当受骗。

  假象一:掺料造假,局部保真

  昂贵的紫檀家具,个别厂家却低价销售,而珍贵红木基本上只涨不跌,过于“优惠”的价格,其中水分可想而知。廉价背后的“黑幕”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掺料”,用近似的“血檀”、“科檀”等冒充紫檀,自然就造成了差价,但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不是受惠而是受害。

  很多家具会附上保真证书,但是一些经过特殊渠道开出的检验证书,只针对受检的局部材料保真,使得那些掺料的家具得以大行其道。对于相近的材质,普通消费者是很难区分的,因此还是要选择可信赖的厂家。

  假象二:混淆名字,拉低价格

  在红木家具市场上,人们最先问的一般是什么材料。而这些材料的名字更是五花八门,既有专业名称,也有约定俗语,不仅让初次接触红木的人们困惑不已,更被一些人钻空子用其它材料冒充红木。为了规范市场,在新出台的《红木国标》中,就规定了五属八类三十三种红木标准,方便人们参考对照。

  但即使是国标中的红木,材质属性与市场价格也是千差万别,所以仍然有人混淆名称和概念。比如红酸枝木类就有很多种:巴里黄檀、交趾黄檀、赛州黄檀、绒毛黄檀、中美洲黄檀、奥氏黄檀、微凹黄檀,其中的交趾黄檀(老红木)因为过去是宫廷用料,所以价格上一直高于其他类红酸枝,所以市场上就常以巴里黄檀、奥氏黄檀、微凹黄檀加以混淆。同样花梨也常有非洲花梨冒充缅甸花梨的现象。

  假象三:白皮上色,廉价诱惑

  红木之所以价格昂贵,一方面因为原料的稀缺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材质具有诸多可贵之处,比如质地细密、防虫耐腐等优良的属性。珍贵的红木是树木的芯材,而外层包裹的部分称为白皮。按照国家规定,制作红木家具所选取的红木,白皮含量不得超过本部件的10%,否则就容易腐蚀变形,影响整体的品质。

  中国的红木原料基本依靠进口,优质的红木进口价格自然也高,一些厂家就将超标的白皮用在家具中,进行染色伪装,从而降低成本。

  假象四:榫卯不合,器型不正

  榫卯结构是红木家具的灵魂支撑,这种延续了上千年的木作工艺,不仅是精神的传承,更是品质的保障。正因为有了榫卯结合,一件红木家具才能存在数百年。但是在历史的洪流中,许多传统的榫卯工艺失传了,更有甚者将原本复杂的榫卯简化了,或是在原有榫卯数量上减少了,这些“偷工”的方法导致榫卯不合、器型不正,大大降低了加工的难度和成本,但也大大缩短了红木家具的寿命。

  假象五:减少工序,缩短工期

  红木家具的制作讲究的就是一个慢工出细活,人工成本往往也是工时计费的。同时,从购买材料到加工完成,也涉及到资金的周转问题,以及行情的涨幅形势。一些抱有投机心理的厂家,想要降低成本、尽快回收资金,就在制作工序上做文章。

  红木家具的基础是原料,从原木采伐到加工制作中间,还需要对原料进行处理,为了让木材品性稳定,防止家具出现变形,需要长达数月或是数年的干燥处理。而往往为了快产快销,一些厂家会直接开料制作,或是采取不良的手段加快木材的干燥,而这就为家具成型后埋下了隐患,很容易扭曲变形或开裂。

  假象六:机雕冒充手雕

  众所周知,在名贵的红木家具上,雕刻是很重要的加分项。形神兼备的雕刻,也是家具价值的体现之一。而在雕刻上,机雕与手雕有很大的差价。手工雕刻的魅力,就如同欣赏一件艺术作品,与机雕的生硬死板不可同日而语。而且,不同的雕刻师傅,在技术经验与艺术造诣上也是不同的,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雕刻给了红木迸发的二次生命。

  假象七:小厂加工,无售后保障

  红木家具既有工艺的传承,本身也代表了一种传承,不仅是文化上的,也是价值上的。人们希望红木家具能够传承百年以上,留给子孙后代。但是一些小厂家生产的红木家具,不仅质量上很难过关,在售后上也很欠缺,当家具出现问题时,厂家可能找不到了。